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,节日主题是“德馨于行股票配资门户官网,技精于勤”。值此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,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推出“医师节·德医医者风采特辑”名医专家宣传专栏。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。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的发展与荣光,离不开一代代医者的薪火相传和卓越追求。本次专栏聚焦十位优秀医师,他们中,有勇攀医学高峰、引领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;也有在疑难重症救治中迎难而上、深受患者信赖的业务骨干。在这个属于全体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光荣节日里,我们谨以此专栏,向奋战在临床一线、护佑生命、无私奉献的全体医师同仁,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!
张睿,主任医师,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血液科常务副主任,解放军医学院(301医院)医学博士;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访问学者,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。中国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常务委员;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主持及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,发表SCI论文、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10余篇。
专业擅长:淋巴瘤、多发性骨髓瘤、急慢性白血病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骨髓增殖性肿瘤、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擅长多发性骨髓瘤、淋巴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CAR-T细胞免疫治疗。
师从全国顶级血液疾病专家刘代红教授,深耕临床19年,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80余例……翻开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血液科常务副主任张睿的履历,能清晰地看到一位血液疾病诊疗领域医者的成长轨迹与专业沉淀。作为高层次人才,被引入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后,他带领血液团队着力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,在齐鲁医院血液疾病专家刘传方教授的指导下,从无到有搭建起涵盖标准化移植病房、专业医护团队在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诊疗体系,让鲁西北、冀东南血液病患者实现了“家门口看好病”的期盼。
技术攻坚: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,让移植技术扎根德州医院
“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是少数人的‘专利’,而应成为血液科室医师的必备技能。”这是张睿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但他也十分清楚,技术推广不能一蹴而就,需遵循“阶梯式发展”逻辑,即先让主治以上医师全员掌握自体移植技术,确保操作规范与安全性,再选拔有兴趣、有能力的医师组建专项小组,攻坚异基因移植等更高难度技术。
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情复杂、治疗难度大,需要综合考量患者的身体状况、疾病分型、病程进展等多方面因素。从化疗方案的调整到移植前后的护理指导,从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到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,张睿团队对每一项细节的把控近乎严苛。每一例移植患者的筛选都严格遵循国际指南,从病种适应证到患者身体耐受性(如大剂量化疗承受能力评分),均通过“科室讨论+齐鲁医院专家复核”双重把关。目前,血液科室已成功开展多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,涵盖多发性骨髓瘤、浆细胞白血病等病种,成功率达90%以上,疗效比肩国内先进水平。
他常说:“移植不是‘赌博’,而是基于规范的科学决策。”曾有一位合并重度肾功能衰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,每周需3次透析,移植难度极大。他联合肾内科团队,将血滤机推进移植舱内,在舱内完成透析与移植同步治疗,最终患者肾功能显著改善,透析频率从每周3次降至每月3次。这一案例成为多学科协作开展血液疾病攻关的典型示范。
科研创新:以临床需求为导向,搭建从“临床”到“科研”的桥梁
“科研不是空中楼阁,必须扎根临床,解决患者真问题。”作为血液科室科研的领航者,张睿深知目前科室科研存在的短板,却从未放弃突破。
在科研创新方面,张睿制定了清晰且务实的路径:一方面,推动科室承接药物临床试验(GCP)研究项目,既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机会,又积累宝贵的临床数据;另一方面,瞄准CAR-T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技术,让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“用得起”尖端疗法。
张睿鼓励团队以亚专科为方向深耕科研,高年资医师确定白血病、淋巴瘤等研究方向,从临床病例中提炼课题,深化研究,实现成果转化。目前,张睿科室已有多篇相关论文在筹备中,而他本人曾因CAR-T治疗研究发表5分以上SCI论文,为团队树立了标杆。
服务患者:用同理心架起信任桥梁,做血液病患者的“暖心人”
血液疾病患者往往面临“三重压力”:病情重、费用高、心理脆弱。对此,张睿有着深刻的理解:“治疗不仅是用药,更是‘治心’。”
张睿坚持“平视沟通”原则,以患者需求为基准,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。曾有一位计划在北京做移植的患者,因心理波动折返,他先后6次与其沟通,详解治疗方案与风险,最终患者选择在本地完成移植,术后状态远超预期。“张主任的耐心,比药物更让我安心。”患者的这句话,是对他服务最好的认可。
此外,张睿还建立了近300人的患者随访群,备注每位患者的病情细节,24小时回应疑问,定期推送康复知识,逢年过节的一句问候,让患者时刻感受到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”。
团队建设:以“成长共同体”理念,打造有战斗力的诊疗团队
“一个人的能力有限,团队的力量无穷。”作为血液科室负责人,他从不把自己当作“权威”,而是团队的“铺路石”。
在张睿的管理下,血液科室打破“固定小组”模式,推行“谁主管移植患者,谁主导治疗”的灵活机制,配合绩效倾斜与评优激励,让每位医师都有机会参与核心技术。护理团队则由赴齐鲁医院进修的骨干组成,候任护士长专项负责,形成“医师定方案、护理保执行”的闭环。
对于亚专科建设,张睿采取“循序渐进”策略。先鼓励医师以科研方向定亚专科(如白血病、出凝血疾病),临床收治仍平均分配,待技术与病例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细化分工。“体量不够时,强行拆分只会内耗,等大家都有了‘拿手活’,亚专科自然水到渠成。”这种尊重规律的智慧,让团队凝聚力持续增强。
从河北到山东,从进修医师到优秀专家,张睿目睹了太多患者因奔波外地求医而加重负担的情形。于是,他便确定了一个目标:“让德州及周边的血液病患者,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不逊色于大医院的治疗。”如今,第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正在舱内接受有序治疗,每一例的背后都凝聚着他和团队的心血——第一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成功救治,让团队建立了信心;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现造血功能重建,移植体系更完善;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移植成功,彰显了人文关怀。
“未来3~5年股票配资门户官网,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血液诊疗中心。”谈及规划,张睿眼神坚定,“技术更精、团队更强、患者更安心,这就是我不变的追求。”
网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