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5日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“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”。
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,中国内地共有222所大学上榜,其中13所位列世界百强,与去年持平。
内地高校上榜大学
清华大学首次跻身世界前20,排名全球第18,位列亚洲第一。北京大学排名第23,浙江大学排名第24,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30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40,复旦大学排名第41,中国前五名高校的世界排名相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。中山大学(65名)、华中科技大学(73名)、南京大学(75名)、武汉大学(81名)、四川大学(87名)、西安交通大学(92名)、中南大学(96名)继续保持在全球百强。广西师范大学、天津工业大学、安徽师范大学等22所中国内地高校首次上榜,显示出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正在持续攀升。
今年,上海高校在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再创佳绩,有14所高校上榜,9所高校位列全球500强。无论是排名位次还是进步幅度,均交出一份高等教育发展的亮眼答卷。
从各高校具体排名看,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蹄疾步稳、实力卓越,不仅稳居世界50强,处于全球顶尖水平,位次还在继续攀升。
上海交通大学从全球第38名上升至全球第30名,复旦大学从全球第50名上升至全球第41名,成绩斐然。同济大学同样表现亮眼,从全球151-200名攀升至全球101-150名。
华东师范大学、上海大学稳居全球201-300名。华东理工大学上升1个排名区间,成功跻身全球201-300名。上海科技大学、上海理工大学稳居全球301-400名。东华大学强势突围,成功晋级全球500强,位居全球401-500名。
此外,今年上榜的上海高校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(全球601-700名)、上海师范大学(全球601-700名)、上海海洋大学(全球601-700名)、上海财经大学(全球801-900名)、上海中医药大学(全球801-900名)。
其中,上海师范大学在所有上榜高校中进步最大,较2024年攀升2个排名区间。上海海洋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均实现1个排名区间的跃升。
今年7月,上海人大发布《关于推进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情况的报告》。报告指出,在上海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多部门形成合力,着力推动高校创特色、争一流。
经过五年一个周期的两轮建设,上海现有15所高校、64个学科进入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行列。全市形成分类支持、多元投入格局,针对在沪8所部属高校,地方财政对中央下达的“双一流”建设资金按相应口径给予1:1配套;针对海军军医大学,以专项形式给予必要支持;针对入选的市属高校,统筹各类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。
目前,国家层面正制订突出服务、贡献导向的“双一流”建设标准股票按天配资,全市以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和实施意见为抓手,依托部市共建会商机制先行改革,推动新征程“双一流”建设取得更大进展。
网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